如何自己辦理加拿大移民?DIY移民加拿大的可行性與挑戰是什么?
聽說現在好多人琢磨著要不要自己動手辦加拿大移民,覺得省中介費又鍛煉能力…可真這么簡單嗎?其實背后門道不少,光是看懂那一堆政策文件就得花好幾天。今天我們就不繞彎子了,直接聊聊「DIY移民加拿大」這事到底能不能成,又容易踩哪些坑。接下來我會從常見路徑、實操難點、關鍵材料準備,再到要不要請專業團隊這幾個角度,給你理個清楚的思路。
一、加拿大主流移民方式有哪些適合DIY嘗試?
1. 加拿大聯邦快速通道(EE)——理論上最“標準化”的路徑。只要你符合條件,打分夠高,確實可以自己在線提交資料。尤其是技術移民、加拿大經驗類(CEC),流程相對清晰。比如你在IT行業工作多年,英語不錯,學歷做了ECA認證,滿足CLB 7的語言要求……這些硬指標都達標的話,系統自動撈你進去候池子里排隊。
2. 大西洋四省AIP項目——看起來也不錯。不需要LMIA雇主擔保信,只要拿到指定省份雇主offer就行。對了,還得配合一個安置計劃,聽著挺人性化。但問題是:你怎么找到那個“指定資格”的雇主?人家愿不愿意配合你還兩說。而且申請過程中還要跟省政府背書部門來回溝通……自己跑流程?耗時間不說,萬一出錯被打回重來一次,6個月就沒了。
3. SUV創業移民——這個嘛…說實話,不太建議純DIY。雖然它是“一步到位拿永居”,也不強制登陸考察,聽起來很友好。但是!你要拿到加拿大風投機構、孵化器或天使基金的支持信才行。你自己去找?大概率石沉大海。他們每天收幾十上百份BP(商業計劃書),憑什么看你這份?更何況還得確保你的公司結構符合50%投票權分配的要求,注冊地點、業務方向全都得合規……這不是隨便寫個想法就能過的。
二、DIY過程中最容易翻車的地方在哪?
1. 材料順序亂七八糟,補件通知接二連三?!拔矣X得差不多就行了”這種心態最危險。加拿大移民局IRCC對文件命名、格式、翻譯件蓋章都有明確規范。比如體檢報告有效期只有一年,等到快過了才想起來重新做;再比如無犯罪證明要六個月內的,提前太早弄等于白搞……這些細節沒盯住,輕則延遲審批,重則直接拒簽。
2. 對政策理解偏差導致誤判資格。你以為工作經驗算五年?實際上必須是在過去五年內累計滿1560小時才算數,兼職不算全職那種也不能混著報。還有人以為只要學歷認證了就行,忽略了有些項目還要求課程時長和全日制就讀記錄。
3. 省提名環節掉鏈子。各省打分系統不一樣,Nova Scotia和New Brunswick的標準差很多。你自己填表時漏了個小項——比如忘了傳推薦信PDF附件,或者地址寫錯了郵編……系統可能直接把你篩下去都不告訴你原因。
三、飛際移民是怎么幫你避開這些坑的?
說實話啊,不是打擊你積極性,很多人最后都是“先試自己弄,發現搞不定再來找中介”。結果呢?浪費時間和精力不說,錯過了最佳窗口期。我們這邊接觸過太多客戶一開始都說“我自己試試”,兩個月后打電話過來:“能不能救急?”——材料都被退回了三次。
而飛際移民的優勢就在于:中加雙地團隊協作!國內有資深文案摳每一個細節,加拿大本地持牌律師隨時跟進IRCC動態,你知道什么叫“實時響應”嗎?比如昨天IRCC突然改了一個關于SUV項目股東協議措辭的小要求,早上我們就收到了律師提示,立刻通知所有在途客戶更新文件版本,避免后續出問題。
再說具體點,就拿SUV來說吧——我們的資源網絡可以直接對接加拿大政府認證的孵化機構,像TecnoPro、Launch36等,不像外面有些人號稱能搞定其實是中間商轉包,層層抽成還不靠譜。我們是直接打通關節,確保支持函穩穩落地。關鍵是全過程透明,“你們現在走到哪一步了”、“下周預計會有啥動作”,全部可視化,你說安心不安心?
所以你看,移民這事真不是“我能行”三個字就能扛下來的。特別是你想走SUV這條路,與其一個人閉門造車,不如找個真正懂行的人帶一帶。畢竟身份大事,只許成功,不容失誤。
原創文章,作者:加拿大移民,如若轉載,請注明出處:http://www.26uk.cn/yiminshenghuo/12620.html